農村土地改革涉及億萬農民切身利益、關乎國計民生。新土地管理法做出了多項創(chuàng)新性的規(guī)定:首次對土地征收的公共利益進行明確界定;首次明確了土地征收補償?shù)幕驹瓌t是保障被征地農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完善了土地征收程序,把原來的批后公告改為批前公告;地方政府不能強迫農民退出宅基地……
這些“首次”有針對性地明確了現(xiàn)有土地制度中一些模糊的概念,切實維護了農民的土地權益。比如,憲法規(guī)定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對土地實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給予補償,但沒有對公共利益范圍進行明確界定,加之集體建設用地不能直接進入市場,使土地征收成為各項建設使用土地的唯一渠道,導致征地規(guī)模不斷擴大。新土地管理法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采用列舉的方式,對于哪些是公共利益可以動用國家征收權作了明確界定。
這些“首次”從法律上為被征地農民構建了一個更加完善的保障體系。比如,過去以土地征收的原用途來確定土地補償,以年產值倍數(shù)法來確定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補償標準偏低,補償機制不健全。新土地管理法首次將2004年國務院28號文件提出的“保障被征地農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的補償原則上升為法律規(guī)定,并以區(qū)片綜合地價取代原來的年產值倍數(shù)法,在原來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的基礎上,增加農村村民住宅補償費用和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費用的規(guī)定。
這些“首次”在賦予農民利益的同時,還落實了他們的多項權利,給他們吃了“定心丸”。比如,新土地管理法將原來的征地批后公告改為征地批前公告,多數(shù)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對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有異議的,應當召開聽證會修改,進一步落實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在整個征地過程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jiān)督權。
此外,新土地管理法考慮到農民變成市民真正實現(xiàn)城市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規(guī)定允許已經進城落戶的農村村民自愿有償退出宅基地。如果農民不愿意退出宅基地,地方政府不能強迫其退出宅基地,必須是在自愿有償?shù)幕A上。
值得一提的是,土地管理法此次修改,最大的創(chuàng)新和亮點在于改變了過去農村的土地必須征為國有才能進入市場的問題,為集體建設性用地入市打開了一條道路。
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涉及的主體、包含的利益關系十分復雜,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必須審慎穩(wěn)妥推進。新土地管理法的這些“首次”和多項創(chuàng)新,在審慎中有針對性地保護了農民切身利益,傳遞出的是民生溫度。(記者 杜鑫)